台中仁醫診所 黃宇靖 衛教師
膽固醇過高的成因與危機

國健署調查研究顯示,18歲以上的民眾高血脂症的比例,每4人就有1人是高血脂,雖說血脂肪異常並不會造成立即性的危害,但忽視過多的血脂肪囤積在血管壁上的情況,造成血管發炎導致血管硬化、阻塞,後續產生高度危險的心臟疾病。
什麼是膽固醇?

別怕膽固醇!因它是人體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,包含維持內分泌平衡、幫助神經細胞傳遞、合成壓力性荷爾蒙及性荷爾蒙、協助肝臟合成膽汁酸以代謝脂肪,更是陽光維生素-維生素D原料的來源。
大多數的民眾,為避免膽固醇高,因而限制飲食,最常聽到的被限制的食物為蛋、海鮮等食材。但體內膽固醇的主要來源,80%為內生性的,由肝臟及小腸細胞合成,僅20%來自於飲食當中。
什麼是膽固醇過高?與心血管疾病有什麼關係?好的壞的膽固醇這樣分

先說結論,我們平常所擔心的「膽固醇過高」,指的是低密度脂蛋白的指數過高。一般來說,建議應該將低密度脂蛋白的指數控制在 130 mg/dL 以下。
膽固醇在身體裡面的需要借助各類型脂蛋白運送到身體各處,供體內細胞利用。依據脂蛋白的類型可以分成乳糜微粒(Chylomicron)、極低密度脂蛋白(VLDL)、中密度脂蛋白(IDL)、低密度脂蛋白(LDL)、高密度脂蛋白(HDL)這5種。各自攜帶不同比例的膽固醇進入到血液循環當中,有如膽固醇搭乘不同脂蛋白的交通工具在血管中移動。
其中低密度脂蛋白(LDL)俗稱壞的脂蛋白,含有較多膽固醇跟三酸甘油脂,較容易沉積在血管內皮層,長時間下來會造成動脈硬化及血管損傷;而高密度脂蛋白(HDL)俗稱好的脂蛋白,能將膽固醇從阻塞、硬化的地方,將膽固醇運送回肝臟代謝掉,降低血管阻塞及促進血管內皮的活化。
如何發現膽固醇過高:預兆與症狀

膽固醇過高絕大部分沒有任何徵兆或不舒服,所以當產生頭暈、血壓高、胸悶等症狀,都是血管已經被堵塞到相當程度。少部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或膽固醇過高的病人,會在皮膚底下(尤其是眼皮周圍)可見黃色的膽固醇沉澱物,稱之為黃色瘤(Xanthomas)或黃斑瘤(Xanthelasma)。
如何透過健康檢查檢測
血膽固醇高不容易症狀察覺,定期抽血檢驗,更能及早知道自分有無血膽固醇代謝異常的問題,尤其符合如下之高膽固醇血症危險因子者,建議進行血脂檢測:
- 有高血脂症的家族。
- 體重過重或肥胖者。
- 有抽菸習慣者。
- 長期缺乏運動者。
- 有慢性疾病者。(尤其是第2型糖尿病)
-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(油炸類、加工品、肉類、精緻食物…等)
為預防血脂代謝異常疾病,國健署提供免費健康檢查,針對40~64歲的民眾每3年1次;65歲以上每年1次,從這服務項目中可以獲得與高膽固醇血症相關的數據,如身高、體重、血壓、身體質量指數(BMI )、腰圍、肝功能指數檢測(GOT、GPT)、肌酸酐、血糖、總膽固醇、三酸甘油酯、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、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、尿蛋白及腎絲球過濾率(eGFR)。早期發現異常,及早將失衡的代謝狀態拉回平穩,身體也更加健康。
要評估膽固醇是否符合健康標準,可由上述的檢查項目中的總膽固醇、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HDL-c)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LDL-c),其數值參考如下:
總膽固醇 (TC) |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(LDL-c) |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(HDL-c) | |
---|---|---|---|
理想值 | <200mg/dL | <130 mg/dL | ≧60 mg/dL |
偏高邊界值 | 200-239 mg/dL | 130-159 mg/dL | 男性 40-59 mg/dL 女性 50-59 mg/dL |
高 | >240 mg/dL | >160 mg/dL | 男性 <40 mg/dL 女性 <50 mg/dL |
膽固醇過高的飲食調整建議

血膽固醇過高,首重於改善生活型態。利用健康飲食、規律運動、體重控制、戒菸,等移除危險因子的方向進行。經由自身的狀態改善,3-6個月再次抽血檢驗,若仍偏高,再與醫師討論下一階段的治療計畫。
重要策略:控制脂肪攝取
避免油炸品(泡麵、炸雞、薯條)、動物內臟類、海鮮卵類、加工品(培根、香腸、熱狗、奶油…)、多層次酥脆食物(糕餅、甜點)
建議攝取的食材
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,有助於體內膽固醇代謝,減少肝臟自行產生的膽固醇。雖膳食纖維對調節血脂代謝異常有益處,從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發現,19歲以上民眾,每日纖維攝取量為13-18公克,僅為建議攝取量20-38公克的一半。
加上外食是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,在餐點的挑選上,較常會選擇方便取得的食物,如:乾麵、便當、滷肉飯、麵包等,膳食纖維的攝取量明顯不足,短期間較常出現腸胃道症狀,長時間下來影響到健康問題。
目前市面上有許多膳食纖維產品製作成隨手包,搭配餐食進行,在品嚐美食當中,也能輕鬆攝取足量的膳食纖維。
針對膽固醇問題的專業調節方式
如果按照前面所說的生活飲食調節後,仍然控制無效,這時可能會開立降血脂的藥物。
常見的降血脂藥物有五種:首先是Statin類,通過抑制肝細胞中的膽固醇合成酵素來降低血脂,可能引起頭痛、噁心等副作用。第二種是Fibrates類,主要用於治療三酸甘油酯過高,可能導致肌肉無力等問題。第三種是總膽固醇吸收抑制劑,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,副作用包括頭痛和肌肉痛。第四種膽酸結合樹脂,通過增加腸胃道中膽酸排除來減少膽固醇含量,但會干擾其他藥品吸收。最後是菸鹼酸類,主要治療脂肪代謝失調,常見副作用包括潮紅現象和頭痛。
膽固醇的重要性與生活建議,健康從現在做起
膽固醇的平衡對健康至關重要,我們知道低密度脂蛋白(LDL-c)過高可能導致動脈硬化,造成各種心血管疾病。因此,為了及早發現血脂代謝異常,建議定期進行健康檢查,尤其是中老年人。
生活中,我們可以透過健康飲食、規律運動、控制體重和戒菸來積極改善膽固醇水平。蔬果中豐富的膳食纖維對於調節血脂也大有裨益。服用市售的膳食纖維隨手包產品,也是能夠輕鬆攝取足量膳食纖維的方法。記得挑選大廠牌,有健康食品認證的膳食纖維,經動物實驗證實有助於降低血中總膽固醇、有助於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,才能安心食用,並達到預防及控制效果。
如果經過生活方式的調整後,膽固醇水平仍然偏高,則應與醫師討論適當的藥物治療。